半塘老人──王鹏运传
录自蔡丏因编《清代七百名人传》〔第五册〕
王鹏运,号幼霞,自号半塘老人,晚号鹜翁。临桂人。同治九年,本省乡试举人。十三年,以内阁中书分发到阁行走,旋补授内阁中书。久之,陞内阁侍读。先后值实录馆,办大婚庆典,敍劳加三品衔,赏戴花翎。光绪十九年七月,授江西道监察御史,奉命巡视中城,转掌江西道监察御史,陞礼科给事中,转礼科掌印给事中。二十二年春,上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,鹏运上书曰:窃自今年入春以来,皇上恭奉皇太后驻跸颐和园,诚以听政之暇,皇上得以朝夕承欢,而事机之来,皇太后便于随时训迪。圣慈圣孝,信两得也。况御园驻跸,祖宗本有成宪,如臣梼昧,尚复何言。然毣毣之忱,以为皇太后园庭驻跸,顺时颐养,以迓祥和,诚天下臣民所至愿,若皇上六飞临驻,揣时度势,有不得不稍从缓图者,谨为我皇上敬陈之。自和议既成之后,财匮民离,敌骄国辱,久在圣明洞鋻之中,无俟微臣赘述。恭读去年四月硃谕,我君臣当艰苦一心,力图自强之策。至哉王言。今日非力持坚苦之操,难策富强之效。圣言及此,真天下之福也。昔齐顷公败于鞍,归而吊死问疾,七年不饮酒食肉,而浭阳之田以归。夫饮酒食肉,何碍于政。史臣特举人所至近易忽之处,以状其日不暇给之忱。是以风声所树,不必战胜攻取,邻国畏沮之心自生。实效先生,理固相因而至。夫人情不远,援古可以知今,而环伺綦严,返观能无滋惧。臣非不知我皇上宵衣旰食,在宫在园,同此励精图治。然宸衷之痛苦,左右知之,海内臣民不能尽悉也。在廷知之,异域旅人不能尽见也。恐或以温凊之晨昏,为宸游之逸豫,其何以作四方观听之新,杜外人觊觎之渐哉。臣又闻皇上前次回还,乙夜始入禁门,不独披星戴月,圣躬无乃过劳,而出警入跸之谓何。亦非慎重乘舆之道。而今之颐和园,与圆明园情形迥异,其时承平百年,各署入直之庐,百官待漏之所,规模大备,相习忘劳,今则芜废已逾三十年一切办公处所,悉皆草创,俱未缮完。大臣虽仅有憩息之区,小臣之踟蹰宫门,露立待旦者,不知凡几。而缀衣趣马,先后犇走于风露泥淖之中,更无论矣。体群臣为九经之一,亦愿皇上垂鋻及之也。又近读邸钞,立山奉命管理圆明园,皇上两次还宫,皆至园少坐,外间讹传,遂疑有修复之举。臣愚以为值此时艰,断不至以有限之金钱,兴无益之土木。且借贷业已不赀,更何从得此钜款。此不足为圣明虑,然臣因之窃有进者。当同治改元之始,御园甫经兵燹,兴葺非难,乃竟听其芜废,岂惮劳惜费哉。盖欲使深宫不暇自逸之心,昭示以薄海内外。是以数年之内,海宇敉平,武功克蕆。前事具在,圣谟孔彰,伏愿皇上念时局之艰难,体垂帘之德意,颐和园驻跸,请暂缓数年。俟富强有基,经营就绪,然后长承色笑,侍养湖山。盖能先天下之忧而忧,自能后天下之乐而乐,其所谓以天下养者,不且比隆虞帝哉。疏入,上欲加严谴,王大臣陈论至再,意稍解。徐曰:朕亦何意督过言官,重圣慈或不怿耳。枢臣以鹏运摺内夹片附奏,略谓鹏运虽冒昧渎奏,亦忠爱微忱,臣等公同阅看,尚无悖谬字样,可否吁恩免究,意在声敍宽典之邀,出自臣下乞请也。疏留中。即日车驾恭诣圣安,面奉懿旨:御史职司言事,余何责焉。王大臣奉谕旨,此后如再有人妄奏尝试,即将王鹏运一併治罪。著即传谕知悉。鹏运直谏垣十年,疏数十上,大都关系政要,此尤荦荦大者。二十八年,得请南归,寓扬州。时艰日亟,愤懣滋甚。三十年春,以省墓道苏州,病卒,年五十六。鹏运内性悙笃,接物和易,能为晋人清谈,闲涉东方滑稽,往往一言雋永,令人三日思不能置。甫通朝籍,即不谐时论,致身言路,敢于抨击权强,夙不慊于津要。惎之者复百计中伤之,卒坎壈于仕途。才识闳通,不获竟其用。官内阁侍读,两届京察一等,不记名。给事中试俸期满,援例截取,奉旨以简缺道员用,如直省道府简缺,归部铨或外补。故事,京曹截取,皆以繁缺用,以简缺用者,自鹏运始。鹏运微尚萧远,书卷而外,嗜金石书画,亦不为意必。唯精揅词学,生平悃款抑塞,一寄讬乎是。其四印斋所刻词,自南唐迄元若干家。著有半塘定稿,袖墨虫秋味梨蜩知等集。
名家引注摘略
王鹏运,字幼遐,一字“幼霞”,又字“佑遐”。号“半塘老人”,一号“鹜翁”,晚号“半塘僧鹜”。
况周颐《半塘老人传》:“王鹏运,字幼遐。”
龙榆生《清季四大词人·王鹏运》:“王鹏运字幼霞,一字佑遐。”
端木埰《碧瀣词·自序》:“今比部许君鹤巢、阁读王君幼霞亦皆擅倚声。”按:词集中有和先生酬答之词,题中皆称幼霞。
朱祖谋刻印及陈乃乾辑《清名家词》中《半塘定稿》皆署“临桂王鹏运佑遐”。
冒鹤亭《小三吾亭词话》卷一:“粤西词家,定甫以后,推王幼遐(鹏运),况葵笙(周仪)。王官御史,所著曰《半塘词》。”
按:缪荃孙《艺风老人日记》中记与先生之交往,则间用“幼霞”“佑遐”“幼遐”“柚霞”“佑霞”等字。
朱祖谋《强村词剩稿·哨遍》序中,引王鹏运《半塘僧鹜自序》:
半塘僧鹜者,半塘老人也。老人今老矣,其自称老人时,年实始壮。或问之,老人泫然以泣作,而曰:礼不云乎:父母在,恒言不称老。某不幸,幼而失怙,今且失恃矣。称老,所以志吾痛也。然则半塘者何?曰:是吾父吾母体魄之所藏也。吾纵不能依以终老,其敢一日忘之哉!由是朋辈无少长,皆以老人呼之而不名,悲其志也。老人仕于朝数十年,所如辄不合。尝娶矣,壮而丧其偶;生子又不育,尝读书应举子试矣,而世所尊贵如进士者,卒不可得。家人以老人之郁郁于前,冀其或取偿于后也;召瞽之工于术者,以老人生年干支使推之。瞽猝然曰:是半僧人命也。老人闻之则大慊,乃自号曰半僧。老人之友为言官也,尝妄有所论列,其事为人所不易言。老人之友,有为老人危者,上疏之前夕,为老人占之,得刻鹄类鹜之繇。疏上,几得奇祸,乃复自号“鹜翁”,曰:吾以傲夫卜,而自匿其草者。于是,三名者,尝随所适以自名焉。旣而其友以疑罪死于法,老人伤之曰:吾哀吾友,吾忍忘吾鹜耶!遂撮三者自名为“半塘僧鹜”云。嗟乎!半塘者,老人之墓田丙舍也。曩以仕于朝,不得归;今投劾去矣,又贫不能归;老人又以出世之志,牵于身世,不得。遂求得西方贝叶之书,乃哆口瞠目不能读,读亦不能解。惟所谓鹜者,其鸣无声,其飞不能高以远;日浮沈于鸥鹭之间,而默以自容,或庶几焉。是老人之名副其实者,仅三之一耳,然则老人之遇,亦可知矣。
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第二七则:“王幼霞给谏(鹏运),自号半塘老人。(临桂东乡地名半塘尾,幼霞先茔所在也)。”
《临桂县志·舆地志》“村墟”条下“东乡村”后列有“半塘尾”。
广西临桂人。祖籍浙江山阴,先世任官广西,卒而不能归乡,故入桂籍。
端木埰《临桂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君讳必达,字质夫,号霞轩。先世浙江山阴人,曾祖云飞,以乾隆戊子举人大挑知县,历任广西昭平县,卒官,贫不能归,遂家于桂林。”
祖父名诚立,封资政大夫,祖母何氏生四子,长子即鹏运之父。父名必达,字质夫,号遐轩,一号霞轩。道光癸卯(1843)举人,历任江西建昌知府、甘肃安肃兵备道。后卒于赴广东官任途中。著有《养拙斋诗》四册。
《临桂县志·人物志》:“王必达,字质夫,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举人,以军功保举投江西建昌县知县,历官至督粮道,改授甘肃安肃道,两省皆军务孔棘,盘根错节,从容游刃,一时大府胡文忠、曾文正、左文襄、沈文肃、李文忠皆以为改,改广东惠湖嘉道,道卒。”
端木埰《临桂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及是移官近家,欣然就道,顾自宰建昌以后垂三十年,所值多盘错,急公爱民,不暇自摄养。受病已深,官事仔肩。以志帅气,未尝告劳及稍驰易,遂不支。十二月二十日行抵平凉微疾遽卒。”
夏承焘《天风阁学词日记》1939年3月23日记:“半塘尊人名必达,字霞轩,道光举人,江西按察使。著《养拙斋诗》四册。”按:霞轩应为号,按察使应为知府,从县志。
兄弟五人,长兄名维翰,字仲培,同治甲戌(1874)进士,户部郎中,官至河南中州粮盐道,加安察使衔。居汴梁,宦囊甚丰。
端木埰《临桂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长维翰,同治甲戌进士,官户部郎中,以陵工推恩擢道员分发河南加按察使衔。”
龙榆生《清季四大词人·王鹏运》:“长维翰,字仲培,甲戌进士,官至河南中州粮盐道。次即鹏运。”
夏承焘《天风阁学词日记》:“其仲兄名维翰,字仲培,同治甲戌进士,户部主事,官河南粮道,宦囊甚裕。半唐寓京,自奉极丰。车马居室,无不华丽,以云南乌金为烟具,值数百金。其挥霍刻词所费,皆取之仲兄,年需万金。”
次兄鹏海。报捐知县分发江西。先生行三。四弟维豫,未官。五弟维禧(维熙),字辛峰,官至两淮盐务,亦工文词。
夏承焘《天风阁学词日记》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三日:“半唐弟辛峰,行八,亦工文字。兄鹏海,行三。”按:夏所称兄弟排行不确,据端木埰撰铭文,先生亲兄弟是五人,先生排行第三。
鹏运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(1848年)。少随父宦居江西。
夏承焘《天风阁学词日记》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三日:“半唐少居江西数十年。”按:夏氏所记为先生侄女婿姚亶素所言,当是不差。惟“数十年”不确,先生22岁中举,26岁入京。据端木埰撰王必达碑铭及清代官员履历档案所记,先生之父王必达于咸丰五年(1855)任江西南康府建昌县知县,历任建昌府事,总江西粮台、南昌府事、饶州守,特简督粮道,至光绪三年(1877)方迁甘肃安肃道,前后居官江西达二十二年。先生若自幼随父,自在七岁始,二十二岁乡试时当在广西临桂,前后仅十五年左右。
同治九年庚午(1870)中举人,报捐为内阁中书。十九年癸巳(1893)七月补授江西监察御史,为礼科给事中。鹏运任谏官,敢于直言,弹劾朝中权贵,受同僚忌恨。二十七年辛丑(1901)弹劾荣禄,投劾后弃官南行后,往返沪、苏、扬之间。晚年寓扬州,主办仪董学堂。光绪三十年(1904)病逝苏州,归葬广西。有《半塘定稿》、《半塘剩稿》。
龙榆生《清季四大词人·王鹏运》:“其专力填词,盖在此时。其词集:乙稿曰《袖墨》、《虫秋》;丙稿曰《味梨》;丁稿曰《鹜翁》;戊稿曰《蜩知》;己稿曰《校梦龛》;庚稿曰《庚子秋词》、《春蛰吟》;辛稿曰《南潜集》。晚年删定为《半塘定稿》二卷,《剩稿》一卷。”又有《半塘老人钤吟》一卷。(《清史稿艺文志补编》)
《词学季刊》第三卷第三号《词坛消息》:“兹得其文孙孝饴先生自北平寄赠新拓《半塘老人钤印》,取老人旧用印章七十余方,精拓流传,使词林得展玩遗泽,益增景慕。”
鹏运内性淳笃,接物和易,能为晋人清谈,东方滑稽,往往一言隽永,令人三日思不能置。(况周颐《半塘老人传》)
朱祖谋《半塘定稿序》:“君天性和易,而多忧戚,若别有不堪者。”
书卷而外,嗜金石书画,亦不为意必。惟精研词学,生平悃款抑塞,一寄托乎是。(况周颐《半塘老人传》)领导晚清词坛,开创临桂词派,树岭南词风。
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第二七则:“王幼霞……清通温雅,初嗜金石,后乃专一于词。”
朱祖谋《半塘定稿·序》:“君词于回肠荡气中仍不掩其独往独来之概。”“其遇厄穷,其才未竟厥施,故郁伊不聊之概,一于词陶写之。”
钟德祥《半塘定稿·序》:“今再读其遗词,幼眇而沈郁,义隐而指远,臆而若有无可于名言。盖斯人胸中别有事在,而荦然不能行其志也与仆同。”
叶恭绰评《广箧中词》:“幼霞先生于词学独探本源,兼穷蕴奥,转移风会,领袖时流,吾尝戏称为桂派先河,非过论也。强村翁学词,实受先生引导。文道希丈之词,受先生攻错处,亦正不少。清季能为东坡、片玉、碧山之词不达意者,吾于先生无间焉。”又:“夔笙先生与幼霞翁崛起天南,各树旗鼓。半塘气势宏阔,笼罩一切,蔚为词宗;蕙风则寄兴渊微,沈思独往,足称巨匠,各有真价,固无庸为之轩轾也。”
精校勘,其《四印斋所刻词》集五代、宋、元诸家词别集、总集共五十五种,前后凡二十四载。校勘精严,大开校勘影印之风,有功于词坛。
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第二七则:“其四印斋所刻词旁搜博采,精采绝伦,虽虞山毛氏弗逮也。”
徐世昌辑《清诗汇·王鹏运》《诗话》:“半塘怀才负奇,数抗疏论事,为时所忌。庚子后挂冠浪游,殁于江南。词为同光来一大家,主持坛坫,时推祭酒。集校宋元人词为四印斋丛刻。后朱强村侍郎继之,广搜罕见之本至数十家;吴伯宛舍人专影刊名椠精钞,大开风气,皆由半塘倡之也。”
龙榆生《清季四大词人·王鹏运》:“鹏运之有功词坛,尤在校勘词集。其发愿校刻之始,盖在官内阁时,况周颐以同邑同官尝为襄助,自辛已以迄甲辰(1881-1904),前后二十四载,计刻成《东坡乐府》二卷,《稼轩长短句》十二卷,《白石道人词集》三卷、《别集》一卷,《山中白云词》二卷、《补录》一卷、《续补》一卷,《词旨》一卷,《花外集》一卷,《漱玉词》一卷、附《事辑》一卷,《词林正韵》一卷、《发凡》一卷,《阳春集》一卷,《东山寓声乐府》一卷,《梅溪词》一卷,《幽栖居士词》一卷(按: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影印光绪本(合订本)中无此词,而有《断肠词》一卷),《乐府指迷》一卷,《东山寓声乐府补抄》一卷,《南宋四名臣词集》一卷,《天籁集》二卷,《蚁术词选》四卷,《花间集》十卷,《草堂诗余》二卷,《清真集》二卷、附《集外词》一卷,《明秀集》三卷(以上合称《四印斋所刻词》),《草窗词》二卷(见况周颐《蕙风二笔》,少传本。按:上海影印本有新附《四印斋校草窗词》二卷、补二卷),《樵歌》三卷,《梦窗甲乙丙丁稿》四卷,《补遗》一卷、附《杂记》一卷,《宋元三十一家词》四册,共二十五种。”按:龙氏统计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有出入,此称二十五种,上海本出版说明称:“先后刻有五代、宋、金、元人词别集、总集及有关词学著作达五十五种。”
王鹏运简介
王鹏运(约1848~1904)
近代词人。字佑遐,一字幼霞,自号半塘老人,晚年又号鹜翁、半塘僧鹜。广西临桂(今桂林)人,原籍浙江山阴(今绍兴)。同治九年(1870)举人。十三年(1874),为内阁中书,升内阁侍读。先后直实录馆。光绪十九年(1893),授江西道监察御史,后为礼科掌印给事中,弹劾谏诤有直声。忧心国事,支持变法维新,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,康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,奏折多由他代上。他屡次抗疏言事,几罹杀身之祸。光绪二十八年,辞官后离京南下,寓扬州,主仪董学堂,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。最后客死于苏州。
王鹏运初嗜金石,二十岁后始专一于词。与郑文焯、朱孝臧、况周颐称“晚清四大家”。由于他大力倡导词学,且能奖掖后辈,著名词人文廷式、朱孝臧、况周颐等均曾受其教益。其词宗苏、辛,多家国之痛,黍离之感,气势雄浑。叶恭绰曰:“半塘气势宏阔,笼罩一切,蔚为词宗。”(《广箧中词》)
王鹏运在词坛成就突出,声望很高,向被尊为“晚清四大家”之冠。他力尊词体,尚体格,提倡“重、拙、大”以及“自然从追琢中来”等,使常州词派的理论得以发扬光大,并直接影响当世词苑。况周颐的《蕙风词话》许多重要观点,即根源于王氏。晚清词学的兴盛,王氏起了重要作用。自刻所作词《袖墨》《秋虫》《味梨》等集,晚年删定为《半塘定稿》。
----- 相关内容 -----
◇ 朱孝臧早年行迹考
◇ 朱孝臧诗词集
|